語音播報
鄭守儀(右一)少女時代的全家福。
1979年,鄭守儀(前排右一)隨中國海洋學、氣象學、漁業研究和管理代表團赴美國考察訪問。
上世紀60年代,鄭守儀在繪圖。
鄭守儀在雕刻有孔蟲模型。
鄭守儀(1931— )
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鄭守儀開創并全面發展了我國現代有孔蟲分類學與生態學研究,上世紀60年代,與鄭執中教授合作進行中國?,F代浮游有孔蟲分類與生態研究,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20世紀70年代,重點進行底棲有孔蟲研究,突破傳統方法,使我國現代有孔蟲研究躋身世界先進行列。2003年榮獲國際有孔蟲研究最高獎——庫什曼獎。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曾任第五至七屆山東省政協副主席,第八至十一屆致公黨中央副主席, 第六至九屆全國政協常委。
近70年前,1956年6月30日,一位文靜嫻雅的女學子懷著激動的心情登上了從菲律賓馬尼拉飛往香港的航班。后來她成為中國有孔蟲研究的佼佼者,使我國現代有孔蟲研究躋身世界前列。她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鄭守儀。
那年,背著親人,在朋友的幫助下只身來到機場,鄭守儀的心情如同在氣流間顛簸的飛機一般?;氐阶鎳呐d奮和難舍的親情相互交織,難以言表。
“父母定會為此傷心而難過。原諒我吧,我是你們的女兒,也是祖國的兒女!”
“我是一名純正的中國人”
1931年,鄭守儀出生在菲律賓。早年,父母迫于生活壓力,漂洋過海到菲律賓,依靠打零工、做小生意度日。雖身在異國他鄉,但父母時常告訴她“不能忘祖”。
鄭守儀還記得,1949年新中國誕生的消息傳到菲律賓,父親提筆寫下一首《醒獅》,以表內心的激動——“乍覺沉沉夢,昂首試吼聲。佇著驅丑類,寰宇震威名!”
1951年,鄭守儀考入菲律賓東方大學。讀書期間,她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才華,被老師稱為“會走路的百科全書”。畢業后留校,被聘為英語速記課教師。
飽含著期待和喜悅,鄭守儀第一次登上了講臺。在自我介紹中,她向學生們驕傲地說:“我是一名純正的中國人!”
沒想到,正是這一句話,讓她的第一堂課成了在這所學校的最后一堂課。
下課后,已經得到匯報的校長把她叫到辦公室,關上門對她說:“很抱歉,你不能在這兒工作了。我們不知道你是中國人。政府有規定,外國人是不能在公立學校任教的?!?/p>
歧視深深刺痛了鄭守儀的心。她開始默默尋找機會,“要是能在自己的國家教書該有多好”。
1955年,在菲律賓華僑中學教書的一位老師率先回國,來信告訴相熟的鄭家姐弟:“祖國正在大搞建設,迫切需要人才,歡迎海外學子歸來?!笔障硇?,鄭守儀欣喜若狂,立即回信請他聯系歸國事宜。
第二年6月30日,一家人像往常一樣坐在一起吃早飯,鄭守儀強裝笑顏,心中卻暗暗作著最后的告別。等到送走了上工的父親、哥哥和上學的弟弟,又送走了去菜市場的母親,鄭守儀帶上準備好的簡單行裝,打車直奔飛機場……
飛機降落的那一刻,鄭守儀思緒難平:“祖國啊,我這個海外赤子,就是為了把青春奉獻給您,才回到您身邊來的?!边@一天,正是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35周年。從此,這位25歲的姑娘,開始了新的生活。
看到廣州車站一幅題為《把青春獻給祖國》的巨幅宣傳畫時,她抑制不住流下了眼淚。幾十年過去,談及當年回國的情形,鄭守儀仍然激動:“一踏上祖國的土地,我就感覺到,這是我的國家,在這里才能找到做主人翁的感覺?!?/p>
到了青島,鄭守儀立即給父母寄去報平安的家書,不久就收到父母的回信:“……你投奔祖國是萬分對的。希望你專心從事研究工作,以貢獻祖國,將來有成就,我們更是快慰的?!?/p>
“有孔蟲是我的寵物”
回國后,鄭守儀被分配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工作,從事現代有孔蟲的分類學與生態學研究。此后,她就在童第周、曾呈奎等前輩科學家,以及導師鄭執中的指導下,與有孔蟲結下了不解之緣。
有孔蟲是一類單細胞的原生動物,因其殼內“口孔”相通而得名。大部分個體小于1毫米,從潮間帶到深海、從赤道到兩極,幾乎在所有海洋生境中都有分布。絕大部分有孔蟲具有鈣質或膠結質的堅硬外殼,蟲體死后其殼體可在地層中長期保存,有5億多年的地質歷程,被廣泛應用于生物地層、古海洋、古氣候和石油勘探開發等諸多科研領域。
有孔蟲對環境變化十分敏感,其物種組成和殼體元素構成記錄了其所在海洋環境的信息,能夠反映重大地質變遷和氣候變化,是研究長時間尺度海洋演化的理想指示物種,也被稱為“大海里的小巨人”。
有孔蟲研究在國外已有一個半世紀的歷史,但在我國尚屬空白,直至1956年制定第一個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才首次提出現代有孔蟲研究任務。上世紀60年代,回國后的鄭守儀投身其中,開始了有孔蟲研究,與鄭執中共同創建了我國第一個現代有孔蟲實驗室,填補了國內該研究領域的空白。
當時國內工作非常艱難,遠在菲律賓的父母及兄弟給了鄭守儀極大的支持?!澳菚r候,國內相關參考書奇缺,連中文數據都沒有,海外的家人把我當作全家報效祖國的代表,舉全家之力幫助我。需要什么就給我寄,特別是資料,他們從國外訂購了大量書刊寄給我。從最早繪圖用的專業紙張、照相機到后來的錄音機、電腦等,都是他們提供的?!被貞浧鹜?,鄭守儀十分感慨。
付出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獲。為了了解和掌握國際有孔蟲的研究動態和方法,鄭守儀利用精通英文的優勢,收集并查閱了大量外文資料和文獻。
她把從不同海域監測站采到的樣品烘干、稱重、沖洗、再烘干,并加以藥物濃縮,置于雙筒顯微鏡下挑選,然后進行種類鑒定、形態描述,繪制出形態圖,還要在顯微鏡下對不同種類的標本一一計數,以定量分析各海域的有孔蟲區系和分布特征。
正是憑借這些發現,鄭守儀有根有據地解除了學術界的一些疑惑,也糾正了一些前人的誤識。
由于成績突出,鄭守儀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世界有孔蟲研究權威的英國學者Brady,1884年根據一種膠結有孔蟲的外部形態,將它歸入殼內無隔板的編織蟲屬(Textularia),對此一直無人懷疑。而鄭守儀1978年對采自西沙群島的同類有孔蟲進行切面觀察,發現其室腔具有垂直隔板,遂建立新屬“隔編織蟲屬”(Septotextularia),從而糾正了上述被沿用將近一個世紀的錯誤結論。
鄭守儀說:“有孔蟲是我的寵物?!逼鋵?,有孔蟲豈止是她的寵物,有孔蟲早已成了她的兒女子孫、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代表婦女,代表致公黨,代表歸僑僑眷”
1976年,鄭守儀帶著活潑可愛的女兒到菲律賓探望日夜思念的家人。母親拉著闊別20年的女兒和第一次見面的外孫女老淚縱橫。一家人團聚,享受天倫之樂。
不知不覺3個月過去了,母親希望她繼續留在菲律賓。然而,鄭守儀立志報效國家,沒有動搖自己的志向。父親的遺囑里寫著“守儀能為國效力,殊堪嘉慰”,這更加堅定了她把畢生獻給祖國科學事業的信念。她安慰好母親后,毅然按期回國。
1978年,“科學的春天”到來了。鄭守儀覺得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皶r間就是成果?!彼鹪缲澓?、爭分奪秒地工作,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海洋生物研究中。
“五一”國際勞動節剛過,鄭守儀就出席了山東省科學大會。會議期間,她被提升為副研究員。
1980年7月,鄭守儀被任命為青島市副市長。
消息傳開,國內外親友紛紛來信祝賀。弟弟紹隆的來信夾著一份菲律賓英文報紙刊登的鄭守儀當選副市長的新聞剪報,信中說:“8月1日清早6點多鐘,我的一位同學打電話給我,說他從北京電臺的廣播中,知道你被選為青島市副市長。我真是半信半疑。次日閱早報,證實了這消息。連日來,朋友們紛紛打電話來祝賀?!?/p>
讀著信,鄭守儀仿佛看到了親人們一張張無比歡欣的笑臉,又一次聽到老母親那親切的鄉音——“夠曬榮幸,夠曬榮幸!”
作為菲律賓歸僑學者,鄭守儀對菲律賓的華僑、華人懷有特殊的感情,這恰恰成為連接中菲的有利條件。十幾年來,她多次訪菲,為增進中菲友誼、擴大民間交流、傳送祖國親情而努力奔走,被菲律賓華人社會譽為“中菲友好使者”。
“作為歸僑,我代表婦女,代表致公黨,代表歸僑僑眷,我不能忘了他們的期望。所以只有以努力工作,來報答關心我的人?!编嵤貎x說,“我的成就,不但華僑分享,菲律賓人也一起分享?!?/p>
鄭守儀曾經組織致公黨中西醫、按摩師組成的訪問團到菲律賓進行友好交流,他們為菲律賓送去醫藥和技術。白天,大夫們看??;晚上,菲律賓人追到他們入住的賓館讓大夫看病。能為菲律賓人做點事情,鄭守儀由衷地高興。
自從擔任副市長以來,鄭守儀既參與市政府的領導工作,接待群眾來訪,閱批人民來信,還要回到實驗室,在顯微鏡旁從事有孔蟲的研究。
盡管已不如24年前歸國時那般年輕,頭上也出現了縷縷白發,但鄭守儀的抱負和干勁卻猶勝往昔。此時她依然在為祖國服務、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闊步前進。
“我喜歡做研究,不喜歡做行政”
3年里,鄭守儀雙肩挑起了科研和行政兩副重擔。但行政工作的事情越來越多,科研時間不斷被擠占。經過反復思索,鄭守儀打算專注于科學研究。
“我喜歡做研究,不喜歡做行政?!编嵤貎x在寫給領導的信中說,“在青島能做副市長的人才有,但研究有孔蟲的人找不到?!?983年,她的報告得到了批準。
有孔蟲的研究工作相當艱苦、煩瑣。要先將從海底挖取的泥塊烘干、稱重、沖洗,再烘干、加藥物浮選濃縮,而后放到顯微鏡下對有孔蟲進行種類鑒定、分類計數,還要通過磨片和解剖等方法,觀察蟲體內部結構……
一道道工序完成之后,再用文字描述、繪制各種形態圖。由于長時間對著顯微鏡,鄭守儀常常感到頭暈、惡心。
不過,鄭守儀有獨特的放松方式?!皠e人節假日出去玩的時候,我就想著趕緊回實驗室完成工作。每次完成一個任務,我就輕松一點?!?/p>
牛頓的偉大就在于把一件事始終放在腦海里,幾十年如一日,直到解決為止。鄭守儀就是這樣的人。
50多年來,鄭守儀收集摘錄了上萬張有孔蟲分類定種的文獻卡片,并在顯微鏡下一粒一粒挑選出來,制作成數以萬計的有孔蟲標本。
“不在實驗室,她也是和有孔蟲一起度過?!彼睦习閮杭嬷指滇撓刃χf。1988年,鄭守儀腳背骨折,在家休養。她讓老伴兒把此前一直無暇顧及的南海北部有孔蟲定量樣品和顯微鏡、標本片、計數框、參考文獻等搬回家,兩個月完成了工程量巨大的有孔蟲定量計數工作——90多個監測站的樣品,平均每個樣品要在顯微鏡下分清50個種類、計數500多枚標本。
功夫不負“苦”心人,在對中國現代底棲有孔蟲分類與擬生態以及有孔蟲古生態的研究上,她取得了豐碩成果。鄭守儀先后完成5篇共計50多萬字的研究報告,并于1988年出版了50萬字的專著《東海的膠結和瓷質有孔蟲》。
這些研究成果,不僅促進了我國生物海洋學、地質古生物學,尤其是生物地層學的研究,而且直接為我國石油勘探和開發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基礎參考資料。
2001年,鄭守儀主持編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動物志》瓷狀有孔蟲卷。這年11月,她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3年,鄭守儀榮獲美國“庫什曼有孔蟲研究杰出人才獎”,該獎被世界有孔蟲學術界視為最高榮譽。迄今為止,世界上只有31位學者獲此殊榮。
鄭守儀的研究成果得到國際有孔蟲學術界的認可。她先后應邀赴法國、瑞士、中國香港、德國、日本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在會上宣讀論文并博得好評。在日本仙臺召開的第四屆國際底棲有孔蟲會議上,她被特邀擔任該組織委員會的唯一 一位外國名譽委員。
鄭守儀編著的《東海的膠結和瓷質有孔蟲》《西沙群島現代的有孔蟲》獲得高度評價。世界公認的有孔蟲研究權威、美國Loebilch和Tappan教授夫婦認為“圖示和描述為一流,很有參考價值”,還表示“這是優秀著作,很可能成為可廣泛應用多年的經典著作,形態圖及薄切面的質量也是出類拔萃的”。
“有孔蟲回報了我美的享受”
鄭守儀從小就愛動手實踐。上大學時,鄭守儀有幸在一位教授的實驗室看到顯微鏡下千姿百態的美麗的有孔蟲殼體,一見鐘情。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研究,鄭守儀對有孔蟲了如指掌。
有孔蟲殼體形態精美絕倫且變化多端,稱得上是大自然的藝術杰作。為什么不把有孔蟲雕刻成立體模型呢?一個念頭出現在鄭守儀腦海中,把千姿百態的微觀世界有孔蟲雕刻成立體模型,讓公眾也能分享大自然賦予的美。
于是,鄭守儀開始嘗試將有孔蟲的外形雕塑出來。從未學過雕塑的鄭守儀開始在實踐中摸索。一開始她選用滑石進行雕刻,比較費時費力。
后來在朋友的指點下,鄭守儀選用陶瓷泥或石膏進行雕刻。一個個美麗的有孔蟲模型在鄭守儀的手中誕生了。這些美麗的海底小生物得以清楚地展現在人們眼前。
國外有孔蟲研究學者早年用溶解后的加拿大樹膠晶體滲透有孔蟲空殼做成模型,但這種模型易破碎,不便解剖。鄭守儀靈機一動,用適量石蠟和加拿大樹膠晶體融為一體滲透有孔蟲空殼,標本脫鈣后為膠蠟立體模型,除了有硬度,還有一定韌性,有利于進行解剖。
2000年底,微體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海洋地質科學中心主任哈克來華講學,參觀了鄭守儀的有孔蟲實驗室,對鄭守儀獻身有孔蟲研究所取得的豐碩成果頗為欽佩。他認為,鄭守儀制作的有孔蟲模型,走向市場后必將促進有孔蟲教育事業發展,這是對世界有孔蟲研究和應用的一大貢獻。
受到鼓勵,鄭守儀開始制作人們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孔蟲教育科普模型。她依據在顯微鏡下描繪的不同側面的有孔蟲圖形,用陶瓷泥、石膏、滑石等材料,按比例放大雕刻成形態逼真、便于直接對比鑒定有孔蟲屬種的立體模型。形態簡單的種類一兩天即可完成一個模型,形態和紋飾較為復雜的要花四五天或更長時間,有的要反復幾次才能成功。
如今,有孔蟲模型已經被開發成科普教具、旅游紀念品、服飾圖案、燈飾、首飾等。作為科普教具,掛有120~240枚有孔蟲的展架已走向國內外市場。
盡管已是耄耋之年,鄭守儀仍然日復一日地在實驗室中忙碌著,她腦海中沒有退休的概念。在普通人眼中,有孔蟲的研究工作相當煩瑣枯燥,可她卻樂此不疲?!坝锌紫x回報了我美的享受,這就是最大的收獲?!?/p>
為了普及科學知識,鄭守儀在百忙之中先后20余次應邀赴舟山、上海、鄭州、廣州、新疆、連云港、中山、沈陽、南京、濟南、青州、淄博、兗州等地,開展有孔蟲科普講座。為取得更好的效果,每次外出,她和老伴兒都要攜帶除行李之外的二三十斤重的展架、展板、顯微鏡、有孔蟲實物標本等。在青島市,除應邀到有孔蟲科普基地或學校作科普報告外,她每年還在實驗室接待二三百位參觀者。
2018年11月15日,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城市陽臺景區的青島海洋有孔蟲雕塑園免費對外開放。它擁有204座有孔蟲雕塑,是世界上最大的濱海有孔蟲雕塑展示和科普基地。
提及科普,鄭守儀說:“我覺得科普宣傳比我現在編寫的《中國動物志》更重要,因為專業的書籍只有少數人能用,而科普能讓大家在欣賞有孔蟲的美的同時增長見識?!?/p>
2021年,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舉行,鄭守儀的有孔蟲模型被推進展廳,再一次綻放科學的光芒。
鄭守儀仍未停止前行的腳步。歸國時堅定的信念從未改變,她要為祖國、為科研鞠躬盡瘁。
(作者系鄭守儀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小組成員)
(原載于《中國科學報》?2023-09-01 第4版 印刻)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